弹壳超声波探伤机是保障质量的核心检测设备,通过高频声波穿透材料实现内部缺陷精准识别。以下是规范化操作流程及关键技术要点:
一、前期准备工作
1. 设备状态确认
开机前检查电源线路绝缘层完整性,接地电阻应<4Ω;
校验探头连接线缆无破损,楔块与探头接触面涂抹专用耦合剂;
预热设备30分钟,使发射/接收模块进入稳定工作状态。
2. 标准试块校准
选用与被测弹壳材质相同的CSK-IA试块;
调整增益旋钮使φ50mm底面回波达满幅80%;
设定声程补偿曲线,消除材料衰减带来的误差。
二、检测实施阶段
1. 工件装夹定位
采用专用V型槽夹具固定弹壳,确保轴线与探头中心重合;
标记检测起始位置,保持探头匀速扫查(推荐速度≤50mm/s);
重点扫描弹壳底部螺纹区、颈部过渡区等应力集中部位。
2. 参数动态调节
根据实时波形调整时间闸门:始波宽度控制在屏幕左侧10%区域;
优化抑制电平至刚好消除杂波,保留有效缺陷信号;
对可疑波形进行放大观察,利用峰值记忆功能锁定最高回波。
四、数据管理与记录
1. 数字化存档
自动保存A扫描波形图,标注检测日期、班次及操作员编号;
建立缺陷数据库,统计不同批次的缺陷分布规律。
2. 物理标识追溯
合格品喷涂荧光标记漆;
不合格品挂红色拒收标签,注明缺陷位置及代码。
五、作业后维护
关闭主机电源前退出检测软件;
用无纺布蘸酒精清洁探头晶片;
每月更换水箱去离子水,防止结垢影响耦合效果;
季度性更换发射板电容,维持系统稳定性。
整个操作过程需严格执行双人互检制度,主操手负责仪器调控,辅助工进行工件翻转配合。遇到争议波形时,应调取历史同规格产品的参考图谱比对分析。